本报讯(记者陈晓梅) “新中国美术的源头”,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解放区木刻在建国50周年之际再次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一部名为《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画集》的大型精美图册日前由湖南美术出版社隆重出版,以精美而朴实的形式对这一重要艺术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回顾与总结。图书桔黄的基调和一幅幅散发着北方泥土气息的木刻令人想起爱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著名的断言:“半个世纪阴霾遍布的中国大地上,还有一角明朗的蓝天,解放区的生活、生产、创造、战斗充满了新生的机运,寄托着中国的前途和希望……”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诞生于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对解放区的战斗与生活给予了极富创造性的形象表述。在前线,它用真实生动的图画,反映人民群众的英勇行为;在后方,它配合着各式各样诸如学文化、讲卫生、减租减息、民主选举、改造二流子等运动,做了许多宣传工作,使美术作品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最大普及,很好地解决了艺术的中国化、民族化和人民性的问题,进而奠定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格局。因此,解放区木刻的出版对研究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对下一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都有启示意义。
此次《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画集》收录了80多位作者的328幅作品,是建国后有关解放区版画出版中,作品数量最多、作者面最宽的一本。美术界和版画界德高望重的蔡若虹、力群、胡一川三位先生为该画集撰写序言,《试论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的论文对解放区版画源流和艺术特征进行论证,不仅提高了该画册的学术层次,同时对读者也起到导读作用。
同时,此书的装帧设计也别具风格,以阳光照耀下的陕北大地的桔黄色为全书基调,为充分尊重原作,体现原作风格,图片的印制尽量还原当年木刻用纸的色彩、纹样和质地,透露出设计者尊重历史的设计新思维。
目前,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美术出版社为该画集举办了座谈会。曾在解放区和国统区从事美术工作的老一辈艺术家力群、彦涵、王琦以及一批中青年著名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这部画集的史料性、文献性、学术性的同时,普遍对目前画坛逃避现实、无病呻吟的现状不满。他们认为,解放区木刻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魅力依旧,重要原因在于其关怀人民、贴近现实。但目前,“在沸沸扬扬的社会洪流中,听不到画家的心跳,看不到画家的旗帜,我们只听到拍卖槌啪啪的爆响,我们唯独没有看到感动过我们的作品。”专家们认为,关注现实、正视生活应该成为一个负有使命或良知的艺术家在世纪末最重要的课题。尤其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一个民族通过艺术方式创造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应该成为一个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解放区木刻在今天出版最重要的启示意义。